對蚊子來說人體排出的二氧化碳、汗液都是引導它如何找到目標的有效資訊。它尋找目標主要依靠嗅覺器官,也就是頭上一對角來感知空氣中傳來的人體資訊並循跡而去。別小看身長不過一釐米的蚊子,它在晚上的搜索能力很強,搜索的最遠距離可達60公里。在此範圍內,“信號”越強的目標,自然也越容易被它們鎖定。

    二氧化碳排得多的人,由於周圍二氧化碳的濃度相對較高,在蚊子的視野中所呈現的“圖像”比較清晰,便於蚊子進行定向目標追蹤。因此,在一個群體中,肺活量大的人、胖人、呼吸沉重的人更容易被蚊子在晚上找到目標叮咬,孕婦因新陳代謝活躍,呼出的二氧化碳也較高。

    人體排出的汗液在空氣中揮發,也能向蚊子發出“信號”。通常汗量多、易出汗的人受蚊子攻擊的機會更大,這足以解釋為何我們常在運動後,發現身上神不知鬼不覺地多出了幾個大“紅包”。蚊子愛叮咬皮膚粗糙、毛孔粗大的人,通常是因為這類人往往汗腺發達或者排出的汗液等分泌物較多。因此,有時男人比女人、青年比老人更容易成為蚊子的目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eikaso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