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蚊簡介

    小黑蚊不是蚊子,而是屬於雙翅目蠓科的台灣鋏蠓,是一種體型微小的吸血昆蟲,俗稱「黑微仔」,早在1913年由日本昆蟲學家素木得一於台中縣發現並予以命名;它是一種完全變態昆蟲,生活史分為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完成一個生活史約時20-30天。 小黑蚊成蟲體長約1.4mm,雌蟲嗜吸人血,吸血活動白天進行,以中午至下午時段為吸血高峰。

    雌蟲習性低飛,因此多叮人體小腿、手背、手肘等部位,叮咬後會產生奇癢、紅腫等症狀,嚴重者會產生過敏反應;吸飽血的雌蟲懷卵2-3天即可產卵,卵產於潮濕之土表。 其幼蟲為陸生,主要取食藍綠藻與綠藻等藻類,這些藻類滋長於潮濕的土壤表面。

   小黑蚊為滋擾性昆蟲,尤其在白天活動時易被叮咬,目前尚無傳播疾病的記載。 由於小黑蚊之吸血特性,因此人的活動與行為也是決定台灣鋏蠓密度高低的重要因子;如在農莊、社區、村落、學校、廟口、公園、風景區、遊樂區等人多或人群聚集活動場所都是小黑蚊可能猖獗危害的地方。

   近年來由於經濟發展、休閒活動發達、農業生產方式及地區作物相改變等因素,加上隨著交通工具之移動,危害區域由以往的偏僻鄉鎮逐漸擴散至都會區,使得小黑蚊危害由局部地方性問題迅速蔓延成全國性的生態環境問題,更直接影響民眾生活品質及休閒旅遊產業的發展。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小黑蚊
    全站熱搜

    meeikaso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